貴州是個多民族省份。在這個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以無窮的智慧,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韻味無窮的貴州高原風情畫。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恰如盛開在“天然公園”中的奇花,發出誘人的芬芳,使之成為獨具特色、不可替代 的寶貴的旅游資源。
——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據不完全統計,貴州少數民族節日有1000多個,規模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節”、水族的“端節”、瑤族的“盤古王節”等。“四月八”是苗族人民在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懷念祖先、紀念英雄的日子。這一天,他們載歌載舞,以表示對祖先、英雄的景仰和憑吊。貴陽、惠水、龍里等地都是歡度“四月八”的場所。而布依族傳說中的“四月八”則是“牛王”的生日,因而把這一 天定為“牛王節”。荔波一帶的布依族群眾在這一天做黑糯米飯敬“牛王”,讓牛休息一天;羅甸、冊亨、安龍、貞豐一帶的布依族群眾則還用楓樹葉泡水給牛洗澡。布依族“六月六” 歌節,是每年農歷六月初六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約定的地點,白天在歌場上對唱,晚上還到布依村寨里繼續對唱,用這種方式表達彼此愛慕之情。“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有的在農歷六月初六前后過節,有的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過節。節日期間,彝族群眾身穿盛裝,高舉火把,到田間驅除害蟲。同時還燃篝火、開晚會,舉行賽歌、摔跤、斗牛、敬酒等活動。端節是水族盛行的最隆重的節日。每年農歷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期間的 “亥日”,便是過“端”的日子。不同地區輪流過不同亥日的端節。節日那天,四鄉八寨的親友都到過“端”的寨子去做客飲酒,歡慶豐收。端節的白天,水族群眾還要聚集在端坡 上舉行賽馬、擊銅鼓、吹蘆笙等活動?,幾灞P古王節又稱達努節、祖娘節、瑤年,是瑤族最隆重的節日。每年農歷五月二十九日,瑤族群眾為紀念創造天地萬物的祖先大神彌洛陀,要殺豬,做糯米飯,全家歡聚,親友寨鄰互訪做客,吹蘆笙、跳舞、唱歌,以示慶賀。
——純樸熱情的民族禮俗。貴州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社交活動中,形成了獨特的民族禮俗,表 現了他們熱情好客、團結和睦、理智文明的美德。
苗族是一個十分好客的民族。有稀客、貴客來到苗寨,往往是主人家請客喝酒吃飯以后,主人家的兄弟、房族、友鄰甚至全寨的人家都會接著來請,真可謂“一家客人全寨親”。苗家請客大都有雞、鴨、魚、肉和木耳、香菇、豆腐、豆芽,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腌魚、鹽酸菜、香腸、血豆腐等菜肴。不僅要敬酒勸酒,還要唱古歌、飛歌助興。
布依族群眾請客除有黑糯米飯和豐盛的菜肴外,特別喜歡用豬肉待客,他們認為,豬肉預示 來年的好收成,用豬肉敬客人,是祝賀客人的豬養得大,收成好。
侗族,特別是玉屏朝陽、大灣一帶侗家人宴請親朋好友或貴客時,都要拿出自釀的陳 年醇和米酒。并邀請本村寨德高望重的人來作陪,十分熱鬧。侗家人講究的是“酒滿敬人,飯滿侮人”。所以,斟酒必須斟滿。敬酒勸酒的聲音越宏亮,表明氣氛越熱烈,賓主越友好。喝酒時,還往往以友情、豐收、祝頌為題對唱酒歌。散席之前,男女主人還要給大家斟一杯 “團圓酒”,互致敬意,一飲而盡。
水族群眾請客時,喝酒重于吃肉,吸煙重于喝茶,以糯米飯為貴。酒宴上,雞頭、鴨頭 、豬頭視為尊貴。一般客人待之以酒肉與豆腐,上客要殺雞宰鴨,上上客則要宰殺小豬,宰 殺小豬是款待客人的最高禮節。
貴州的少數民族男女青年擇偶、婚嫁都有不同的習俗,苗族的“游方”和“跳場”、瑤族的 “鑿壁談婚”和“埋蛋擇婿”、布依族的“丟花包”等,都各有特點,饒有風趣。仡佬族的婚俗十分古樸淳厚,迎娶都很簡樸,迎親不用車轎,更不必豬羊彩禮,新娘自撐一傘,接親和送親者步行送往夫家。新娘到夫家不拜天地不拜堂,由迎親者直接引入洞房。此時,男方家就在洞房外,由長輩親人輪番向送親者敬酒。敬酒畢,儀式即告結束。當晚,寨鄰們特別是青年男女,都會約友聚集到新房唱歌跳舞,表演文娛節目,以示祝賀。
——狂放熱烈的民族歌舞。多民族聚集的貴州,是一個歌舞的海洋。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苗族群眾,歷來以能歌善舞著稱,他們既有高亢激昂、熱情奔放的“飛歌”,也有低回委婉、優美抒情的“游方歌”,更有質樸莊重的“古歌”、“酒歌”,其調式不一,各具韻味,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苗族的蘆笙舞、木鼓舞、踩鼓舞,動作瀟灑,風格純樸,感情細膩,舞姿活潑。黎平、從江、榕江一帶的侗族,年幼的學歌,年輕的唱歌,年老的教歌,世代相傳。侗歌大都旋律優美,曲調多樣,內容豐富,而且因詞選調,歌與詞水乳交融,既有獨唱,也有合唱。侗族“大歌”一領眾和,高、低聲部合唱,歌聲宏亮,反映出侗族人民堅強、豪邁的性格。侗族的蘆笙舞,多由舞者邊吹邊舞,有獨舞,也有集體舞,參加人數不限,風格淳樸健康,生活氣息濃郁。黔南、黔西南一帶的布依族舞蹈有幾十種,歌有大調、小調、大歌、小歌等,且注意押韻,有“無歌不有韻,無韻不成歌”之說,歌詞多為5字或7字一句, 4句或6句成一首,唱起來朗朗上口,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三都一帶的水族亦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常以“擺起白來成山丘,唱起歌來似水流”來贊譽自己的民族。水族的民歌又稱水歌,內容十分豐富,可分為古歌、生產歌、風物歌、風俗歌、苦歌、酒歌、情歌、喪葬歌、婚嫁歌、遷徙歌等。水族的銅鼓舞、斗牛舞、獅子舞、龍舞等亦頗有特色。黔東北一帶的土家族也喜愛唱歌,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勞動歌、祝福歌等。土家族還廣為流行擺手舞,這是一種集體舞,老幼不分,男女共歡,分為大擺手和小擺手,規模不同,內容大同小異??傊?,貴州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具風格的歌舞,它們是中國民族文化百花園中的 奇葩。
——粗獷淳樸的民族體育。貴州少數民族體育活動與民族風俗習慣緊密相聯,與各民族古 老 的歷史、生產、生活環境相關,多為歡慶民族節日的活動內容,粗獷、淳樸,充滿著強烈的 生活情趣,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
武術是苗族群眾最喜歡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逢年過節,苗族男女青年常舉行隆重的武術表演,表演時多有蘆笙助興。苗族武術內容豐富,形式古樸,風格獨特,并有很多流派,安順、鎮寧等地的苗族花拳,其套路較多,它是根據跳蘆笙、跳花舞步、斗牛等動作揉合而 成的,其中的舞蹈動作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搶花炮”是貴州、湖南、廣西侗族群眾廣泛開展的一項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項目。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黎平、從江等縣的侗族選手,便會穿上節日的盛裝,乘船沿都柳江南下,到毗鄰的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富祿參加花會,“搶花炮”是花會的一項重要內容?;ㄅ诜譃轭^炮、二炮、三炮。據侗族老人傳說,搶得頭炮象征“吉祥如意”,搶得二炮象征“風調雨順”,搶得三炮象征“五谷豐登”。“搶花炮”具有強烈的對抗性,攻防轉換快,既要有個人突破,又要有整體的配合。這項活動已引起國內外體育界人士的關注,被譽為 “東方的橄欖球”。
摔跤,又稱“抱腰”,是苗、侗、彝族群眾喜歡的體育活動項目。有用帶子(或草繩)纏 于對方腰部的,也有不用帶子的,但都是用腰摔,先倒地者為負。苗族、彝族的摔跤,逢節 日便可進行。侗族則有專門的摔跤節,是每年農歷的二月十五日和三月十五日。
龍舟競賽是苗族、土家族等群眾喜歡的體育活動項目。每年農歷五月二十四日,在清水江的臺江施洞、施秉平寨一帶,來自凱里、黃平、施秉、臺江、劍河、鎮遠、三穗等地的、以 苗族為主體的數萬名各族群眾,要在這里歡度龍舟節。當天,各寨的龍舟都要匯集到平寨比賽。三聲號炮響過,龍舟開始競賽,兩岸觀眾齊聲吶喊,鑼鼓聲震蕩云霄,鞭炮聲此起彼伏, 十分熱鬧。土家族在農歷五月初五過龍舟節,所進行的龍舟競賽也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地方特色。
——艷麗多姿的民族服飾。貴州少數民族的服飾至少有上百種,不僅款式豐富多彩,制作技藝精巧,而且內涵深邃廣博,堪稱“無字史書”。它們是各個民族審美觀念的體現,凝結著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聰明才智。不僅各個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服飾,而且同一民族中也因支系不同而在衣裝穿戴上有一定的差異。例如黔南自治州境內的苗族婦女所穿的裙子,就有長裙、短裙、素裙、花裙、青裙、白裙、簡裙和百褶裙等。男裝一般都比較簡單,而女裝則多種多樣。女裝一般又有便裝和盛裝之分,便裝比較簡單,沒有花飾或花飾很少,是平時穿用的。盛裝花飾很多,非常精美,特別富于傳統的民族色彩,鮮艷多姿,只有在新婚、節日 集會、走親訪友時才穿。少數民族婦女特別是苗族婦女盛裝的制作很費功夫,一般是先分塊挑、繡,然后再連綴成套,或是將已作好的各種圖案部件分別貼在各個部位。服裝一般都比較寬大、厚實,喜歡幾層重疊,以顯示創作者的挑、繡才能。一套衣裙的制作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特別是挑花、繡花盛裝,全套配齊往往要七八年。一個女孩從小到出嫁也不過有一兩套盛裝,有的還要留給下一代女孩子繼續穿。貴州少數民族服飾中,造型優美、最具特色、最具代表的,主要有以刺繡編織為主的黔東南臺江地區的苗族服裝、以輕便、單薄為特色的黎平、從江、榕江地區的侗族服裝;以蠟染編織為主的鎮寧扁擔山區和以挑花為主的貴陽花溪一帶的布依族服飾等。其他如威寧苗族的毛織服裝,以深色編織為主的黔西南的布 依族服裝,也都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服飾工藝。